中国电影如何由大做强
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迅猛,在创作、生产、市场、海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新时代国产电影如何更好抓住机遇,涌现更多的艺术精品,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第21期影视大讲堂,集中对新时代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话题进行了讨论——
赵葆华: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是讲好中国故事
什么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影业不仅仅是娱乐业,也不仅仅是技术工业,而是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更是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据此我们认定,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点是讲什么人物的故事,传递什么精神。人物的精神境界决定电影核心竞争力的高与下,因为它影响国民的精神境界。
反思我们的银幕形象和银幕品格,一段时间以来,世俗品格过重,英雄品格过轻。聚焦人物塑造上,风行娱乐狂欢重口味,风行自我解嘲、自我调侃、自我矮化、自我轻贱。
我们不应该降低审美底线,不应该去消费卑琐小人的卑琐之事,而应该在凡人小事中提升出人性的高洁,在写平民的世俗生活中,开掘出他们对美好人生的守望。银幕上迷恋世俗化小民让观众已经看腻了!于是《战狼2》横空出世,电影票房横卷市场创造国产片中的奇迹和奇观,何以然?冷锋的大英雄形象和家国情怀及他的精神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时下人们对大国情怀和英雄形象的精神需求,这是民族崛起中的国民精神和国民愿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匡扶正义和救危扶难。
要讲好中国故事,还要看怎样讲。“怎样讲”——就是艺术表达。艺术表达关乎核心竞争力的成与败。电影只有被观众欣赏和阅读,电影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得以生成。内容为王,情怀至上,叙事为先,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表达的好不好是观众看不看的先决条件,好看是硬道理。
艺术表达的前提是提倡艺术创新,即表达创新。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定式,告别陈旧感、机械化。艺术表达的基本要义是类型确定,风格定位,情节设置,角度与结构的选择。电影市场是细分的,观众是分众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审美爱好,决定他们对电影有不同的选择,由此决定中国电影必须走类型化道路。
时下电影风气浮躁,不少创作者急于一夜成名,很难潜下心来向生活的深度掘进。我们应该放下杂念静下心来,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直面生活、洞悉生活,追求对生活的新发现、对艺术的新表达,锐意创新,我们应该追求深刻意蕴,指明生活与时代的趋势,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电影作品。
丁亚平:电影怎样由大做强
我国电影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增长阶段,但是中国电影怎样由大做强,创作上的后发优势如何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影创作人心浮躁的时代,在电影市场泡沫四起的时候,如何跳出来提取经验并获得新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成为过去没有考虑和思考到的问题。
这十几年来,中国电影业迅猛发展,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植的结果;二是城市化进程和数字技术普及与应用的结果,电影生产、创作行为与审美运动与时俱进。但是,我们需看到,相较于游戏产业的2000亿元、电竞产业的900亿元规模,电影的经济体量不大,电影创作的质量也并不稳定。中国电影的问题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和导向性,这需要高度重视。市场为王,向低端市场倾斜,不抓创作导向,没有好内容,反向性地带动影视黑色产业链的发展,既得罪观众、搞坏观众口味,让社会和全民失望,又违背改革开放以来贯穿在电影发展中的最重要的文化逻辑。
因此我们需要贯注与秉持一种真实诚恳的态度,关注与珍重电影的传统与文化,并努力获取中国故事、中国题材全球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的中国电影创作才会更有远见,更有共通价值,更能被世界接受。这便是近40年来中国电影创作最重要的经验与启示。
重视电影艺术创作的质量,仍然是新语境下中国电影创作务实发展的根本。优化电影题材和艺术表现结构,改变电影创作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内容为王,通过电影的人性价值与文化内涵的表达,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探索追求中不断创造丰富的审美空间;推进资源整合,克服电影短板;既讲普通话,又讲地方话;转换视角,既保持,又放开;积极关注变化着的大众观赏趣味,提升电影艺术的活力和对外电影的“大循环”的全球化能力与水平,更有力地增进全社会的电影与文化获得感,持续提供值得重视的新鲜经验,同时,也为提高中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发展空间的影响力、有效地建构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关系提供方向。
赵卫防: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在资本的裹挟之下,其创作层面不断遭遇价值观和艺术性危机,核心竞争力亟待加强。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语境下,中国电影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使命更为迫切,而坚守文化自信,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文艺作品获得文化自信应遵循这样一个链条:应先有自己的文化主张,然后进行文化表达,最终完成文化征服。完成了文化征服,文艺作品方能获得文化自信,也才能产生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坚守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应遵循从文化主张到文化表达再到文化征服的路径。首先是文化主张,进行文化主张的前提,是要坚信我们的文化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的文化主张之根基,文化表达之依托。现在某些电影作品并没有表达出这样的优秀中华文化,更多呈现出的是资本裹挟下的价值观迷失,如崇尚财富、权势,个人利益至上甚至消解民族精神等。这些充斥银幕的文化根本不是优秀的中华文化,这些影片进行的文化主张也偏离了中华文化,最终也不可能产生文化自信,更不会产生核心竞争力。
当下,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如机构改革以及主管部门的诸多措施,都在这一方面进行着调整,从文化主张这个根本层面入手来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其次,国产影片在文化表达层面不能墨守成规、抱守残缺,应当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国际级呈现与世界级制造。这方面成功的个案已有很多,如《红海行动》中的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价值观与高科技战争类型对接,以及对人物立体性和人性丰富性的书写,摒弃了对“高大全”和“伟光正”式的人物刻画,在保证影片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实现经济效益。这便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