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国艺术家网
年度访问量:3200万 月浏览量:260万 人均访问时长:28分钟

微信公众号

王会

王会,字若蘭,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书画家。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协会会员,固安县书法协会理事,北京天赐墨缘国际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领导干部雄安书画院院士,北京天桥书画院院长。

相关评论

    专攻隶书承传统,熔铸风格自有神

    王会书法品鉴

     

    乙客|文

     

    王会,字若蘭,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书画家。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协会会员,固安县书法协会理事,北京天赐墨缘国际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领导干部雄安书画院院士,北京天桥书画院院长。

    自幼酷爱书法,笔耕不辍。后参军,书法作品多次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刊登发表。先后得到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戴奇、苑曾指导,苦练隶书书法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隶书风格。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书画展,受到了专家和书法爱好者的称赞并多次获奖。2014年9月参加由《人民日报》举办建国65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中获优秀作品奖。2015年9月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书画大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其书法作品被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北京房山云居寺等单位收藏。

    中国书法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上抹不去的基因密码。千百年来,不论社会历史发展如何曲曲折折,也无论海清河晏还是战争频仍,书法作为一种不朽的精神意志在柔弱的纸上飘摇的保存下来,使得我们今天有幸观赏到久远古代人们内心对美的创造和抒发。也许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天地间独特的美的感召力,使得书法代代传承,时至今日仍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而代代因袭的书法积累让书法从另一个角度看更是历史气息每一层的叠加,而剥离了这种范畴,所谓书法就成为一种行尸走肉的书写,而不被认为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因此,评价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第一个标准就是他临摹过多少帖,他的笔法中包含了多少历史书法的痕迹,他在这厚重的书法历史中如何驾轻就熟,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没有这些厚重的历史沉淀,单纯的书写根本没有资格跻身书法的境界,更遑论一个“书法家”。可惜的是,在当代,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但同时鱼目混珠,把什么都当成是书法艺术,把什么人物都吹捧成大师,更甚者丑书大肆横行,历史和文化的艺术风格更多时候或者“曲高和寡”或者成为被吹嘘的炫耀资本。只有真正少数书法家还严格恪守书法的创作原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书法的正途。王会的书法就是代表之一。

    王会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一专多能”。他的书法几乎是对隶书的专情。当然,由于对隶书情有独钟,他在隶书上创作上不仅厚重纯熟,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他的隶书有一种独特的遒劲之美。仔细观摩,他的隶书笔画疏朗,笔力劲健,厚重之中不失灵透,刚劲之中不失婉和,规整之中不失秀逸,辉穆之中不失生动。细观局部单字,一笔一划法度森严,起笔落笔收笔丝毫不拖泥带水,笔墨顿挫清朗,粗细变化行云流水,构架扁平蕴藉森严。整幅作品给人以自然晓畅,浑然天成却又饱含矜持有度的行伍风范,有如铁血豪侠,铁骨铮铮,有有如策仗高士,轩昂博大,气度不凡。起笔收笔的蚕头燕尾特征规范雄健,确有碑学之骨力。

    王会曾经刻苦摹写《曹全碑》,因此在作品中应该能够有清晰的笔痕。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很难一眼就能区分出这一笔来自《曹全碑》,他将这些笔画融合到自己的风格中去,看起来似是而非,在似与不似之间,极为神韵,几乎可以说是羚羊挂角,全无痕迹。从字的结构上来看,他的隶书字体不像《曹全碑》那样秀雅,更加宽博俊整,俨然雄奇。

    入《曹全碑》而出则不同,这令人感到惊讶。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包容和变化,与王会的拜师经历有关,特别是受隶书大家刘炳森的影响,他的隶书字体更加圆满中正。但他并没有唯刘炳森隶书膜拜,而是将《曹全碑》的萧疏秀雅、刚健瘦硬与刘炳森的笔墨苍润、遒劲圆润融合为一体,形成自己苍润雄浑的风格。与刘炳森隶书相比,他的隶书笔画更加峭硬瘦劲,甚至有点“如锥画沙”的力度,字体的开合也比较疏朗旷达,这是他的隶书与刘炳森隶书有着明显区别的地方。

    但书无完书。王会的隶书造诣固然超迈侪流,令人惊叹,但也许由于过于束缚严谨,让他隶书看起来更像是楷书的另一种笔画存在。书贵出奇才能成为逸品,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会的隶书得于真而失之于险。不过,能够有如此造诣已经令人一生仰望了,夫复何求?